薛联青
发布人:人事处  发布时间:2015-03-23   浏览次数:1583

锐意进取,促绿洲水利新发展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弹性组合搭台促科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绿洲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20145月,兵团聘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薛联青博士为特聘专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相互搭台、相互促进的弹性组合模式,面向兵团绿洲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开展科研、技术创新和攻关,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农业节水方面形成理论-技术研发高度集成的特色优势,为地方学科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根据特聘专家的特长和人才优势,通过项目合作方式、借助集成创新的技术思路,迅速组建了由科研生产一线的专家和优秀的科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野外实验基地及硬件设施(配备了自动气象站、雨量站、自动蒸发站等设施,提高了实验观测效率)建设,为创建干旱区水文循环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节水等水安全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群体服务。

在绿洲发展问题上,特聘专家与团队成员一起积极出点子,想办法,为兵团水利十三五规划出谋划策。根据《兵团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的战略要求,提出了兵团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建议,将节水灌溉、生态修复、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攻研究内容,团队自主创新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课题3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SCI检索4篇),出版专著1部,发明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团队协作和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大学的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快出成果、多出成果的驱动力下,学院也积极鼓励并支持专家自主研发开展试验探索,花大力气开展了绿洲—荒漠过渡带自然植被的耗水、生态环境效应问题及新型灌溉技术对盐荒地改良作用和水盐平衡问题的基础工作。提出绿洲农业水土资源平衡配置理论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初步提出了绿洲集约化、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为当地经济繁荣和生态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除此之外,团队建立了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有利开展了互访与青年教师互访合作,以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为突破口,组织开展科研合作和国内外技术交流,搭建团队成员出国学习以及合作的平台,先后互访人数超过20余人,加强了中青年人才培养,团队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团队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正积极筹划2015年“健康绿洲”学术交流会,将凭借专家团队这个舞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团队将继续通过项目建设在绿洲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技术理论方法及生态工程技术工作,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兵团社会-经济-环境和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可持续的科技开发思路。